advertisement


認識輪狀病毒

胎兒在0
- 6 個月的時候,體內有來自母親的抗體,可以防止病毒入侵,較少生病。但抗體會隨著嬰兒成長逐漸消失,這時期便較易感染疾病。而在嬰幼兒傳染病中,以「輪狀病毒」最常見,尤其是6
- 24 個月大的寶寶風險更高,且容易引起併發症。

為何會感染輪狀病毒

輪狀病毒是一種無可避免的病毒,在任何環境都可有它的存在,主要是透過口糞或受污染的食物及食水傳播,可以長時間依附在物件上,而且生命力強,是導致嬰幼兒患上急性腸胃炎的主因之一。

寶寶到了6 個月以後,由於沒有了母親的抗體保護,再加上活動能力加強,經常在地下爬行和觸摸不同物件,增加了受感染的機會;此外,家中各人或有機會接觸到的人,身上也可能帶有病毒,當近距離接觸嬰幼兒,或者透過飛沫,便有機會把病毒的分泌物遺留在孩子的衣物、餐具、玩具上。

4 種感染病徵

輪狀病毒會在寶寶體內潛伏約24 至72 小時,然後出現發燒、嘔吐、腹痛及水狀腹瀉的徵狀。

現時沒有藥物可以治療這種病患,如寶寶的抵抗力幸運地較好,病情較輕,只要補充體內水份,病情持續3 至8 日便會自行消退;但情況嚴重的話,寶寶有可能在一天內出現10
數次嘔吐及水狀腹瀉,在每次喝水和進食後也會即時腹瀉,導致體內水份大量流失,更有機會出現脫水、電解質失衡、痙攣等嚴重併發症,危及生命。

口服疫苗最佳預防

既然不能治療,最好便是為寶寶及早接受口服疫苗作預防。現時健康院並沒有免費為孩子提供輪狀病毒疫苗,家長需自行帶寶寶到私家醫生診所接種。疫苗含有一些減弱了的輪狀病毒,能夠誘發身體產生抗體,日後遇到相似病毒時便可發揮保護功效。

由於輪狀病毒對越年幼的寶寶侵害越大,最好及早接種,舉例「輪狀病毒5 合1 口服疫苗」(現時唯一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認可,包含了5
種本港最常見的病毒血清類型G1、G2、G3、G4、P1),嬰兒最早可於出生後第6 星期接種第一劑,32 星期內完成第三劑,即能98%
有效減少嚴重輪狀毒性腸胃炎。

Text: Ad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