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ement


從生活入手 - 10個防病小攻略

天氣乍暖還寒,近日醫務所處處可見嬰幼兒蹤影,身為媽媽的最感心痛。想減少寶寶生病的機會,其實很多時可以從生活細節入手,締造一個健康的環境及生活習慣,便可令寶寶遠離疾病。

1. 注意眼睛保健
孩子愛以手觸摸不同物件來學習,但卻容易因雙手骯髒,揉搓眼睛時傳染了眼疾,要勤為孩子洗手,亦要教導他們不要用手揉眼。萬一他不遵從的話,應以清潔的濕毛巾為他清潔眼睛四周,避免細菌進入眼內。

2. 止鼻血
流鼻血時,母親要將孩子坐直,頭微微向前傾,同時以拇指和食指按著他的鼻頭與鼻樑間的位置,之後鼻血便會慢慢停止。

而導致孩子流鼻血的原因,多是因天氣乾燥,令鼻黏膜乾裂,又或者是因為感冒而令鼻黏膜充血。母親應該為孩子的鼻孔補濕,譬如準備一杯熱水,讓孩子吸入水蒸氣後,鼻子就會濕潤而變得舒適。

3. 防止鼻敏感
寶寶也會患上鼻敏感,母親要小心留意哪些是寶寶鼻敏感的致敏源,如香氛、毛公仔、塵埃等,為免令小孩子發病,要多注意家居衛生,避免飼養小動物,而且經常打開窗戶,令孩子減少接觸致敏源的機會。

4. 讓耳垢自然流出
小朋友愛將細小的東西放進耳朵內。家中的波子、鈕釦都要好好收起,萬一小孩子真的誤將細小物件塞進了耳內,母親切勿強行將硬物取出,否則很易弄穿耳膜,宜立刻求醫。

此外,如隨便用硬物挖小孩子的耳朵,也容易弄穿耳膜。其實耳垢會自然流出,毋須刻意挖進耳內清理。

5. 慎防中耳炎
小孩子容易患上急性中耳炎,如果寶寶經常搔抓耳朵,很可能是耳內出現了問題,而當遇著發燒感冒,亦很易令病情變得嚴重而影響耳朵,變成中耳炎。

6. 洗頭時將耳向內反
外耳道發炎亦很常見,母親要小心防止污水流入孩子耳內,譬如在洗頭時將他們的耳向內反,以及嘔奶時立即清理耳朵四周。但要注意的是,當發現寶寶耳朵出現毛病時,切勿自行胡亂滴藥水,萬一延誤病情或用錯藥水,很可能會令小寶寶失聰。

7. 多吃生果
在流感高峰期的日子,要減少帶孩子去多人的地方,因會容易感染病菌,出現發高燒及呼吸道疾病。這些時候要外出遊玩的話,宜選擇空氣清新的郊區,而且要多飲水和吃生果以增強抵抗力。當然,要增加寶寶的抗病能能力,最好於每年10
月至11 月為孩子注射預防疫苗。

8. 幼兒宜吃小件食物
2 歲以下的寶寶,咀嚼和吞嚥的能力都較弱,容易因食物未咬碎便吞下,出現骾喉的情況,所以母親應為孩子準備較腍及小件的食物。萬一孩子骾喉,應將孩子俯臥在你的大腿上,然後拍其背部,令骾在喉嚨裏的食物吐出來。

9. 幫助排便
孩子排泄暢順,腸胃自然健康。每天既要避免進食過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食物,並要餵食蔬果,減少零食,同時亦最好訓練孩子每日定時定候排便,腸道自然健康。

10. 保持衣物乾爽
寶寶的肌膚特別幼嫩,在炎夏季節,萬一皮膚長時間被汗水醃著,會容易產生皮膚問題,又癢又紅,所以要勤為寶寶抹汗及更換濕的衣物;出外後回家要立即換尿片,避免汗水及尿液弄致屁股及大脾間的隙縫出疹。

Text:Ad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