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聲波有分為腹部超聲波和陰道超聲波,除了在很早期會採用陰道超聲波來確定是否成功懷孕外,整個懷孕過程主要採用腹部超聲波。
進行超聲波檢查期間,醫生會在孕婦腹部塗上gel狀的潤滑油,再將掃描器在腹部上移動,孕婦便可在螢幕上看到胎兒的影子,亦可聽到胎兒的心跳聲。
坊間有傳在整個懷孕期間不能作太多超聲波掃描,但到目前為止都未有研究證明進行多次的掃描會對胎兒構成傷害;反而肯定的是,超聲波在懷孕過程扮演著重要角色,那是因為它在不同階段中能探測胎兒的各部份發展,讓孕婦在生產前大約得知胎兒的發展情況。
懷孕初期,超聲波可以確認胚胎著床位置、子宮形狀、胚胎數目、有沒有宮外孕、萎縮卵、葡萄胎等問題,亦可觀察子宮與卵巢是否正常;到懷孕20周左右,可藉超聲波了解胎兒的全身構造及器官成長等情形,若發現為嚴重畸胎,可在24周前終止懷孕;到懷孕後期,可以確認胎盤位置、胎位、胎兒大小是否正常,當預產期與子宮大小不符時,可藉超聲波得到更精確的資料,計算準確的分娩時間。
對於異常情況,超聲波的角色便更加重要。譬如有流產紀錄或其他懷孕問題,利用超聲波可計算出目前的羊水量是否符合安全標準;如子宮膨脹速度過快,又可藉超聲波來檢查是否有多胞胎、胎盤是否正常、有沒有出現胎盤異位或胎盤斷裂等問題;更重要的是,超聲波可檢查出懷孕後期胎兒有否作頭向下的正常分娩姿勢,讓醫生與孕婦及早決定分娩方法。
不少人都聽過超聲波有2D、3D、4D之分,那究竟是甚麼?
2D即是平面、動態的影像,一般人無法解讀,需由醫生及專業人士的觀察和判斷來檢查胎兒的生長情形。
3D即是立體超聲波,是利用電腦的影像處理系統,將2D超聲波平面影像重新組合後再加以處理,產生立體的感覺,可清楚看到胎兒的身體表面如面部、手腳等;如胎兒正面朝外,便可看到是否有兔唇情形。
4D則多了「時間」這個項目,可即時看到胎兒在肚裡的動態。不少準父母看4D超聲波都會感到特別興奮。
當然,超聲波也會有某些限制,譬如胎兒的缺陷太微小,超聲波會因解像度不足而辨識不到;又或胎兒保持的姿勢、羊水過多或過少、母親肚子脂肪過厚等,都是會影響判讀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