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說話很慢,每講一個字都經過深思熟慮,不容錯失;有些人說話很快,快得連大腦也來不及反應,自己說過甚麼也記不起;也有些人說話很快,頭腦轉得更快,當你還未想出下一個的問題,他已為你說出答案。

攝於哈佛校園
|
 |
龐愛蘭(Scarlett),東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、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、九八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、國際戒毒基金會董事、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……名銜公職一大堆,個個有來頭,談吐大方得體、乾淨俐落,跟她說話要打醒精神,脫掉一句可能接不上軌。
|
已轉職基金管理多年的龐愛蘭,對藥劑業始終不離不棄,她自言,從事藥劑師這行,興趣大於一切。
助人為樂
龐愛蘭生於香港長於香港,中五畢業才去加拿大升學。她讀中學時,生物和化學成績最好,因此入大學選科便順理成章選了最有興趣的藥劑系。
「由一開始我就覺得很有意義。加拿大的制度是醫藥分家,藥劑師很重要,可以直接幫人。我那時一邊讀書一邊做義工,接聽求助電話,打電話來的有時不止問藥物問題,他們會講得很深入,直當我們是朋友。能夠幫到人好開心。」
畢業即掌管五間藥房
之後她曾經在大學醫院和一間連鎖經營的藥房實習,由於工作表現好,畢業後立即主管五間連鎖式藥房。
「香港人很勤力,這種工作態度是當地人少有的,加上我成績好,所以一畢業便掌管五間藥房絕不為奇。當時除了一般藥劑師工作外,還要兼顧marketing,連貨架上的藥物如何擺放也自己動手構思設計,一切讀書時沒學過的都要去學,結果成績相當不錯,我離開時藥房生意較前好好多。」
藥劑師不止是執藥
因覺得在加拿大發展有限,龐愛蘭工作了兩年便決定回港。先在一國際知名化妝品公司做Education
& PR Manager,之後轉做藥物市場調查。這兩個職位與我們印象中的藥劑師都有很大分別。
「其實藥劑師的工作範疇可以很闊,由藥物研究生產、核實病人用藥劑量、教育市民用藥知識、到藥物的流通性和安全性等,都在藥劑師工作範圍之內。因此別以為只有在醫院給病人配藥和在藥房執藥的才叫藥劑師。」
也因此,龐愛蘭雖然正職已非藥劑師,目前仍是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。
連任七屆的會長
說到這裡,也有點兒傳奇。龐愛蘭自加國學成回港後,九零年在港領牌,並加入執業藥劑師協會,最初只是義務幫手處理會務,因著她的投入,很快便做了幹事,繼而當選副會長,跟著是會長,前後不過三年,這還不止,她這個會長一做就是七年,是該會成立三十七年以來最長紀綠。 |
 |

|
你可能會懷疑,這個會長是不是只掛個虛名,出席一些公開活動,其他的都不用她操心?事實並非如此,在接受訪問之前,就有電台記者來電問及一些藥物問題。
名實相符
「習慣了,大凡發生藥物問題,我都會接到許多記者的電話。因此我對藥物絕不可能生疏,甚至要比最前線的藥劑師更清楚。藥劑師所涉範圍很大,必須掌握不同渠道的最新資訊和報告,這並非是否從事這行的問題,而是你有沒有留意藥物界最新發展動態,就如很多做到很高級的藥劑師,已轉做處理行政工作,甚少正式接觸藥物,但不接觸藥物不等如不了解藥物。」看來這個最長任期的會長並非浪得虛名。
但好端端的幹麼要放下藥劑師這專業,轉而當起投資公司董事來?
基金管理也是幫人
「因為這是我的家族生意,但這不是唯一原因。事實上,我對基金投資很有興趣,而且處身香港,個人理財十分重要。
「在加拿大時,看到那邊對退休人士保障很大,雖然扣稅很重,但福利好,當地人退休後真的可以安享晚年,個個有車有樓,甚至有條件年年去旅行。回到香港覺得情況剛好相反,老人晚年生活毫無保障,退休後還要做看更,到現在才總算有強積金。
「做基金投資同樣符合我想幫人的原則。教人投資也是幫人,做人要有長遠計劃,為未來生活鋪路。你不要想發達,但要懂得保障自己。我們公司在金融風暴前生意反而比現時差,想不到吧!這是因為九七前人人只知炒樓炒股票,都是短線或高風險投資。結果如何,無須多講。」
成功的訣竅
說龐愛蘭是個大忙人並不為過,她除了正職和身兼香港藥劑師協會會長之外,還有許多公職在身,現時更定期為報章雜誌寫專欄,包括投資和藥理,這麼多工作纏身,她卻處理得從容不迫。
「我做事好快。」的確,她做事不止快,而且很成功,一畢業便主管五間藥房,入會三年便當上會長,轉當投資管理公司要職亦幹得頭頭是道。這當中有甚麼訣竅?
「第一是要不斷學習,我到現時仍不時進修,知識愈豐富,判斷力便愈強,愈少機會下錯決定。第二是要懂得管理時間,做事要分輕重緩急,也要有計劃,一大堆工作放眼前,總不能每份也分配相同時間處理。第三是要有清析的思維,行事要果斷,別糾纏不清,一件小事留下來的尾巴也可以浪費你許多時間。還有,我從不出席無謂應酬。」
方法說過了,你可以照做嗎?
給姊妹的話
「廿一世紀社會發展步伐急速,不想被淘汰就要終身學習。現代人普遍缺乏互助與關懷,個人功利可以帶給你物質上的滿足,但能夠與人分享會給你更大的喜悅,而回饋社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