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 |
從老本行財經新聞報導到新鮮接觸的IT人物專訪節目,從電台到電視,到瞬息萬變的IT世界,呂婉瑩(Janice)的事業發展,就像全速開動的汽車引擎,風馳電掣,永不竭息。
對新聞業曾心灰意冷

|
 |
許多人對Janice的認識,都是來自她多年來,根深蒂固的「新聞人」形象,直至最近,她在新城電台開咪主持以訪問IT人為主的節目《高科熱》,備受行內人注意,在節目裏,Janice流露出對IT行業的淵博認識,大家彷彿又把她當作IT人看待。
|
但話說回頭,Janice當初投身新聞業,多少有點無心插柳。追溯年輕時在大學唸新聞系的日子,Janice對做記者十分抗拒,原因是在報館裏當實習記者時,便領教過不少同行為了「搶新聞」而不擇手段。
「出外做實習採訪時,由於年紀輕,常常被人推去醫院向傷者或死者家屬『套料』,過程中要厚著臉皮,旁敲側擊,有時只能問到幾句說話,但回到報館,編輯卻有本事加鹽加醋,『創作』出另一段繪形繪聲的新聞見報!」另外,本地新聞記者一貫求快不求真的報導手法,及絕少認認真真地做資料搜集和研究工作的態
|
 |

|
度,跟讀書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教導的記者操守,完全是兩碼子的事。種種不平的現象,都令初入行的Janice對新聞行業心灰意冷。」
|
財經記者的使命感
所以,畢業之後,儘管Janice還是繼續留在新聞界,但她決意離開港聞記者的崗位,轉而開展財經記者的生涯。從事財經新聞的最大得著,是Janice能發揮她對新聞行業的使命感:「我做財經新聞時,身分就像是watchdog,幫助股民或投資者去看清楚一間公司的真面目,所以我對待被訪者常抱著一份懷疑的態度,並監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。這是處理財經新聞的優勢。反而本地新聞或政治新聞,在採訪上的制肘便比較多!」
從學習進修尋找滿足感
|
 |
習慣忙碌的Janice,她的人生目標是努力學習。不說不知,她曾經在工餘時間修讀了專業美容課程︰「從前在電視台擔任節目主持的時候,雖然有專人替我化妝,但我的性格卻是喜歡事事親力親為。然而到了自己要親身動手化妝的時候,便發覺力不從心,於是便請教了化妝間同事的意見,經他們的介紹下,我報讀
|
了美容學校的課程,現在學有所成,以後化妝也再不用假手於人!」
|
從這宗日常生活的小事情,可見Janice的上進心和求知慾:「從小到大,我清楚了解自己不是聰明人,所以我告訴自己,每一天也要學習一種東西,人生才會充實。遇到一些不明白的事情,我第一件事是查根問低,上網找資料,總之要令自己摸通摸透才會滿意。」Janice真正享受的,其實是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滿足感。
當問到如何在繁忙的生活裏尋找減壓方法,Janice透露除了會不斷進修外,便是做家務:「我喜歡一切齊齊整整的感覺。」但說到一般女性的嗜好如行街shopping或吃飯睇戲等,Janice卻謂興趣不大,並嫌太浪費時間。今日事業女性的消閒樂趣,到底還是要講求成本效益的!
|
 |

|
給姊妹的話
「要成為獨立女性其實很簡單,只須不斷學習,不斷地留意身邊事物。」
|
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