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夜間進食症
1955年,醫學界的一班研究人員Stunkard等人第一次描述「夜間進食症」,他們發現癡肥女士當中的64%有此飲食行為。而只要在晚上7時後進食每天熱量攝取量的50%或以上,就是患上了「夜間進食症」。
「夜間進食症」在癡肥人士中較為常見,患者夜間所選的食物多是他們在日間不常吃的,而且是脂肪高、糖分高及鹽分高的食物。夜間進食者多有失眠、日間渴睡及在睡醒後沒有肚餓的感覺等症狀。「夜間進食症」可能引起的健康問題很多,例如在睡前進食會令身體貯存脂肪,對本身已經癡肥的人造成嚴重的影響。
坊間對「夜間進食症」與性別關係的報導很少,不能說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上此症,但就知道晝夜顛倒的生活習慣絕對是誘因。在夜間嗜食熱量密度高的食物,太接近睡眠之時吃東西,都會增加脂肪貯存,令體重和體脂增加。有研究指部分夜間進食者的夜間腿黑激素(melatonin)與leptin水平偏低,這可導致失眠及食慾增加,引起惡性循環。
夜間進食者需要改善生活習慣和接受輔導,治療師會使用藥物和照顧到患者的心理狀況。此外,亦會提供一個有規律的飲食模式,設計熱量較低的餐單來控制體重,鼓勵良好的睡眠習慣,預防日間渴睡及晚上失眠的情況。
Eat
Well營養師
|
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