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 |
 |
頸梗膊痛很常見,一般人對之比傷風感冒更掉以輕心,你又可知道這種正式學名為「頸椎病」的慢性疾病病理變化時,情況可大可小?
一般病變
頸椎病病理變化時,頸部僵硬的感覺可延伸到後枕部,對頭部、頭側及眼底等部位都會造成壓力,引起頭痛。神經線壓迫的症狀亦會隨著頸部的不適而逐漸出現,令患者肩部、手臂及手指疼痛或痲痺。嚴重者更會局部肌肉萎縮,手部變得無力,有時甚至影響下肢,令大腿容易疲倦。
頸椎病產生時,頸椎的退化會導致各段頸椎之間的距離縮短,血管摺疊,供應給腦部的血液相應減少,所以患者會容易暈眩。(頸椎病同時亦可影響交感神經,引致患者暈眩。)病發時,還可能有噁心、嘔吐、出汗等症狀。交感神經受頸椎病影響亦可能會引致眼睛乾澀、眼球脹痛甚至視力模糊。此外,頸椎病中的頸椎關節炎並可能會誘發前胸痛。
退化原因
一般來說,頸椎病的主要病因是頸椎退化。頸椎處於頭顱與胸部之間,負責支持頭部,廿多歲後或因慢性勞損,頸椎都會逐漸退化,這是由於頸椎間盤(一種無血管的軟組織)軟骨的水分逐漸減少所致。不過,經常運動的人的頸椎間盤軟骨吸水能力高,因為他們在運動其間所受壓力時有改變,所以養料供應較充分,退化的速度會減慢。此外,頸部纖長瘦弱、頸骨細小、肩部微斜、椎關節面偏斜、長期姿勢不正確及情緒長期欠佳的人,頸椎也會較易退化。
預防方法
雖然我們無法避免先天的頸椎退化,但後天卻可以盡量避免。
首先,如上述所言,缺乏運動會減低頸椎間盤軟骨吸收養料的能力,相反,運動可令頸部及上肢的肌肉得到伸展和放鬆,而且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,減慢頸部的退化速度。因此,若要對抗自然的頸椎退化,運動可是不二法門。而一些需要身體上半部作大幅度活動的運動,例如田徑、球類運動、游泳、跳舞、跳繩、太極等,對頸部特別有益。
另外,人沮喪時,會不自覺的把頸部前屈,緊張時,又會自然地縮起肩膊。長期維持這些姿勢,頸部肌肉會容易失去平衡,頸椎骨的穩定性亦會減低,這樣,頸椎的退化便會加速。不想患上頸椎病的話,就要盡量放鬆心情。除此之外,攝取適量的維他命B、C、E、鈣及鎂,對預防頸椎病也很重要。
談到姿勢,除上述提及因心情欠佳而造成頸部前屈和縮肩外,以下許多人習以為常的不良姿勢也應該戒掉:
- 坐著時頭部過分的向前及俯下
- 抹窗、清潔或油漆天花時不斷地過份提高手部
枕頭過高或太薄;睡時從不轉身
- 坐在沙發上睡、臥在多個枕頭上看電視或閱讀、俯在桌子上睡
- 用肩膊托著電話筒傾談
駕駛時頭部前傾等
- 提取過重的物件
治療方法
如不幸患上頸椎病,應盡快求醫,而治療方法則有以下多種:
針灸
- 水針治療
- 以物理治療牽引頸部
- 電療
- 肌電圖生物回饋
使用頸托
- 脊科醫療
- 礦物質療法
- 服食西藥及外科手術
|
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