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或會因不同場合、環境及情緒,出現情緒化進食(Emotional
Eating)- 縱使不肚餓也會吃東西。常見的成因如心情欠佳、寂寞、傷心、失望、憂心、失意、緊張、憤怒及壓力等,盼望以大吃一頓來作緩解。
我們常受環境、情緒等影響,大吃一頓可分散注意力或令身體產生特別的賀爾蒙,使人有滿足感及穩定情緒,這些感覺更會令你每次情緒不穩的時候也想吃這些食物以作慰寂。例如︰當你吃巧克力的時候,身體會產生一種特別的賀爾蒙,令你有平靜的感覺,所以你會不其然常常都想吃巧克力。
除了巧克力外,甜食及脂肪高的食物也可解去煩憂。此外,當你面對壓力時,身體會釋放具鎮靜作用的糖皮質激素,但亦同時促進脂肪的組成,這會誤導身體而增加進食脂肪。
因情緒不穩而吃東西的人未必一定會攝取過量的熱量,問題在於他們所選的食物大都是甜及脂肪高的,例如︰巧克力、蛋糕、雪糕、薯片等,亦有人選擇酒精飲品。雖然酒精並非脂肪或糖類,但其熱量密度與脂肪差不多,每克酒精含7千卡,所以常飲酒十分易發胖。若長期以吃來紓緩情緒,會令你的重量上升,並增加患心臟病的機會。
如何控制自己,不化悲憤為食量?
首先,找出令你想吃的原因。做一個飲食與行為記錄,看看你吃東西是否與情緒波動有關,或只因肚餓才會吃。
若與情緒有關,那便需要找別的方法處理情緒困擾。例如︰若你一遇壓力便吃,除吃東西外,還有其它方法可紓緩壓力嗎?聽音樂、畫畫、與朋友聊天、逛街、睇戲、看書、做運動等可以紓緩你的壓力嗎?如一定要吃東西,那便要買一些不易致胖的零食,如蔬菜條、水果、脫脂食物、健怡汽水、無糖香口膠等,更不可常備零食在家,免得抵受不住引誘。
常做運動及有充足的休息時間,能令你更健康及更能處理情緒的起伏。做運動本身也有緩解情緒起伏的作用,若然你的情緒起伏大、頻密又難以控制,那麼應先見醫生,查看是否患上抑鬱症或其它疾病,然後再定下治療的方法。
情緒不穩時吃東西的確有分散注意力的功效,可使你暫時忘記憂愁,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。若單靠吃東西來逃避問題,更會斷送美好的身段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