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 |
 |
在香港,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鼻敏感,有鼻敏感經驗的人更不為其數,要避免患上這個慢性病,要做好防備功夫。
甚麼是鼻敏感?
鼻敏感是鼻黏膜對外來物體產生的過敏反應,鼻黏膜內的細胞受到刺激,分泌一種敏感物質(cytokines),刺激鼻黏膜內的器官,令器官膨脹、鼻黏膜就會產生鼻水,引致鼻塞、流鼻水等發炎現象。
是誰惹的禍?
空氣裏的微粒,例如花粉、發酵菌、寄生在退落皮膚的沙蝨菌(又名 菌),動物的毛、枕頭和棉被裏面的羽毛、羽絨等,都容易誘發鼻敏感症。
據研究顯示,在香港最普遍引起鼻敏感的是塵埃中的 菌,它最易滋生在潮濕和溫暖的環境,靠吃我們脫落的死皮維生,牠所產生的廢物會飄在空氣中,我們吸入了便可能會引致鼻敏感。
鼻敏感與傷風感冒不大同
喉嚨及眼睛痕癢也是病徵之一。鼻敏感和傷風感冒的分別是,鼻敏感流的鼻水較清,而傷風感冒的鼻水則帶黃綠色,而且鼻敏感不會出現喉痛、肌肉酸痛、疲乏甚至發燒等現象。
如果鼻敏感嚴重的話,更可能引致耳朵閉塞和耳朵積水。一般來說,鼻敏感的病徵又會在早上的時候較顯著,而晚上則常會有鼻塞的感覺,並且是在左右鼻孔交替出現。
我有鼻敏感嗎?
要知道自己是否有鼻敏感,可以將病歷告訴醫生,醫生就可以透過檢查確定我們是否患有鼻敏感。此外,醫生可以將一些致敏的物質注射到病人皮下,看看有否敏感反應,但此法對家中塵埃引起的鼻敏感不大適用。另一個方法是,在患者的鼻水或鼻黏膜內抽一些細胞來化驗,但這也不是一定需要做的。
一塵不染的預防方法
鼻敏感是一種慢性疾病,要根治並不容易。我們應著眼於防止暴露於會引起刺激鼻孔的環境,例如避免接觸花草和動物、避免用含有羽絨和羽毛的床上用品、用熱水勤洗床上用品來殺死?菌、時常保持地氈和窗簾清潔。一方面盡量將家居的塵埃減至最少,同時要多在空氣清新的地方活動,就能夠把患鼻敏感的機會減到最低。
盡早求診
如果已經把家居清潔得一塵不染,鼻敏感的症狀仍沒多大改善,就唯有求診。最常見的醫治方法是藥物治療,採用抗組織胺藥(Antihistamine)。現時第二及第三代的抗胺藥已大為改良,服後眼倦及口乾等副作用已減少,故適合長期服用。
另一個方法是利用類固醇鼻噴劑。新一代的類固醇鼻噴劑,因為只會被人體吸收極少的分量,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,也可以用長時期使用。醫生不鼓勵口服或打針注入類固醇藥物,因為這樣可能會引致嚴重的副作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千萬不要胡亂買坊間的鼻敏感藥,因為鼻敏感的病徵跟鼻痘炎、中耳發炎、鼻息肉或更嚴重的病例有相似之處,所以最好還是請醫生診斷。
特別鳴謝:香港耳鼻喉科學會主席馮啟賓醫生
|

|
|